辉声辉语|运营官

Hi, 请登录

如何持续提升个人运营体系的认知

如果你面临着迷茫以及不确定性,又担心自己迟迟没有自己的个人运营体系,建议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深度去思考和实践,我保证你会有不小的进步。

最近这半年,不管什么人都在说自己要做个人IP这件事,似乎做个人IP好像是一件挺容易的事情。在之前的文章里我说过,普通人不适合做个人IP和自由职业的理由有三个:

关于学习与能力培养的误区以及建议

一、只注重能力培养,忽视核心价值。

很多课程广告都告诉你,三天学会xx技能,副业变现,月入几万。于是很多人似乎不断在学习,什么课程出来学什么,恨不得把所有领域的知识都学个遍,希望自己能培养出很多能力。

看似这个逻辑是没错的,实际上这些课程广告不会告诉你,月入几万的人的确存在,但是比例有多小就不得而知了。还有各种短视频博主贴心为你整理100种变现方式,他们不会每个都去尝试,也不会告诉你门槛,更不会告诉你客户会为什么产品和服务买单。

是的,核心能力≠核心价值,你辛辛苦苦学习的技能如果找不到买单的客户,那将会一文不值。出来混的,如果不是单纯为爱好,那就是图钱的。所以姑且认为多数人都是后者。你所努力习得的能力如果没有人来买单,那么它会消耗你大量精力并且毫无产出。

二、学习了各种知识干货,唯独没有自己的认知

我见过不少做运营的小伙伴,但凡我问他们关于对流量、对运营、对变现的各种理解,他们都很容易脱口而出一些概念,但是细究下去发现他们并没有自己的完整思考以及理解。

当他们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努力,学习的不够,于是又去花钱报名各种课程,然后周而复始恶性循环。这里并不否认课程的价值,而想说的是如果没有自己的认知,那么就很容易随波逐流。

比如运营是一个极度不标准的工种,直到今天都没有出现一锤定音的定义,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关于运营的理解,比如张亮一个说法,黄有璨一个说法,志忠又是一个说法。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思考,那么出现一些描述范围之外的情况时,你将无所适从。

在这里我有个建议,如果你对该领域完全没有经验,那么就先选择你最相信的一种去践行,在实践中去检验和思考,另一种情况则是你能独立思考先总结自己的一套认知,不断试错迭代,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感觉学的差不多了,进步空间不大了,似乎有种“停滞”感。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刚进入工作的时候,被各种事情折磨,但是也是学习成长最快的一个阶段。但是到了后面总有一种在公司里干着差不多的活,也无法学习到更多东西了。这时候一般会有两个选择,一种就是跳槽到更大平台(换环境),另一种则是外部学习(学课程之类的)。

但是这两种方式会改变这一切吗?其实多半是不能的。我们首先要知道,正是因为初入工作时,我们的认知空白点还是挺多的,所以无论做什么学什么,对我们来说都是极具新鲜感的。除了真实的快速成长之外还会给我们“成长的幻觉”。

工作越久,这些认知空白点就越少,久而久之你现有的认知就变成了“顽固点”,是这些“顽固点”在阻碍我们进步。

工作初期的时候什么事情都是新鲜的、有趣的,也是最好挖出价值点的,但随着后面事情越来越多让你愈加繁忙,很容易会让你丢失了主动去洞察事物的意识。这一点必须通过机制来反馈和纠正自己,确保自己的认知随时处于迭代状态。我们需要去培养自己的洞察能力。

以上这三个关于学习与能力培养的误区,想向大家传达的是以下3点:

1.围绕能被买单的核心价值去培养自己的能力。

2.将学习到的知识做梳理,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3.基于基础的认知体系,持续迭代优化

个人运营体系的搭建方法论

讲完前面一些认知的问题之后,我们接下来走实操部分,在这里我会给你讲讲我自己是如何持续提升自己的认知,并且形成自运转的一套逻辑的。一共分为三大部分:

一、锁定目标:找到能够提供核心价值的能力进行培养

二、快速定位:通过“五牛理论”找到认知切入口

三、实践落地:搭建自己的个人运营体系

一、锁定目标:找到能够提供核心价值的能力进行培养

 

1.先确保自己所在的领域是有前途的

 

看趋势

首先一个行业的兴衰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资本的热度。通常如果该领域如果足够热,那就会吸引一大波资本前来争抢,资本的集中意味着资金的充足,大家可以想一下,市场上足够多的钱会发生什么,为了吸引人才就会超额支付,这个领域的工资就会高。

看深度

除了行业资本热度之外,我们还要看自己这个行业大概是处于什么阶段,你所在的公司是在行业里的哪个部分。在这里推荐大家多去看看一些调研的报告,很多报告里面都会有行业分析以及产业结构图。你所在的公司是处于整个链条的上游还是下游,赚的到底是什么钱。

看新鲜

最后一个则是去看该行业里都有哪些公司是持续被报道的,像是去年反复听到的王饱饱、拉面说、像是今年的三顿半等等。这些热点公司一定是被关注最多的,那么和该类型公司差不多的公司也会被关注到,是不是好的公司不一定,但是差的公司一定不会被关注。

在我们知晓行业信息之后,就会对行业有基础判断,这个行业行不行,前景好不好等等。

2.领域内哪些解决哪些问题的人是值钱的

 

看岗位需求量

说完行业说岗位,如果一个岗位需求量大,要么就是极度稀缺人(基础岗位),要么就是极度稀缺人才(高级岗位)。但是如果总量持续增加就说明很多公司急需这类人来解决问题,为了抢到人,他们就愿意支付更高的价码。

看考核内容

如果你想更值钱,就不妨去搜索对应的岗位。在每个岗位下都会有对应的岗位描述。在这些描述里隐藏着非常多的关键词,例如数据分析、增长体系搭建、团队管理、沟通协作等等等等。就像有人告诉了你考题范围,那么我们就只需要在范围内找出最优解就行。所以我们大概率会知晓,做啥业务、以及哪些能力是值钱的。

看热销课程

一个领域如果大热,从事知识付费和培训的人,一定是最快赚到钱的人。课程越丰富,竞争者越多,说明这个领域内要解决问题的价值就越大,所以他们才有机会分食这个领域培训的蛋糕。所以课程里提到的各项能力,一定是满足于市场的也是值钱的。

3.提取核心价值对应的能力要求

如果只看关键词可能很多人还是懵逼的,因此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第三步行动,就是针对这些关键词去解读以及寻找线索。比如之前我就参考某在线教育公司的岗位描述,尝试去进行解读和分析,最后提取出核心能力以及大致可能会涉及到哪些模块的能力。

 

但是提取出的能力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需要再更进一步去进行分类。大体上分为事情的管理以及人员的管理。前者是做某些事情具体的逻辑,后者则是如何与人沟通协作等等。

 

这些还是不够具体,那怎么办?

二、快速定位:通过“五牛理论”找到认知切入口

接下来就进入到我们的第二部分,就是通过五牛理论,也就是寻找该领域的牛人、牛作品、 牛公司、牛著作、牛资讯。在每个模块下去找到对应的目标,然后逐一去分解。

 

比如我在入坑运营的时候,我就看了黄有璨、张亮、韩叙的书,在他们涉及到的领域里了解到他们各自的擅长点以及对某些事物的知识结构和逻辑。

比如我在练习案例拆解能力的时候,我就看了鉴锋和松月他们的拆解,那我也会了解到拆一个运营案例大概是长什么样子的,比如我在深度研究社群的时候,我会看琦琦以及亦仁等等,诸如此类。大致上就是了解整个行业里,都有哪些“典型”,把他们抽取出来。

当你从事运营就必然涉及到aarrr模型,当你要进行用户分层的时候,你必然会学到RFM分层方法。你只需要找到该领域里的“典型”,再去把他们的核心逻辑逐步分解。那么就知道谁在用什么模型,这些提取出来之后,你慢慢就会积攒很多模型库,慢慢这些也会变成你的武器库。

但是知道了那么多模型,以及他们可以应用到哪些地方还不够,我们的认知还是松散的。那该如何?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总结的一套四要素模型,帮助你完善对每件事的认知,最后你通过实践和复盘,慢慢就会沉淀出属于自己的方法论和思维。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构成要素,比如你在做内容运营,就一定会碰到选题、标题、文章的结构、配图等等,这些就是构成要素。但你光知道这些构成是不行的,一篇有阅读的文章并不会因此生产出来。所以还需要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即这件事的流程。

流程里包含着判断过程,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遵循什么样的决策路径。当你知道流程之后,你才会知道怎么做,但此时你知道怎么做了可能还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好。于是你就要清楚每个子模块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合格。

程度就是我提到的第三个要素,比如你自认为做的不错的标准,放到你领导面前可能就是不合格的。于是我们对一件事想要寻求精益求精的结果,就必须不断的找更好的判断标准。关于这一点有2个解决办法,一种是自己学习和实践,另一种则是向高手寻求指导补足缺失的认知。

知道了前三个要素之后,第四个要素就是一件事的执行节奏,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才能产出更大的结果,我们在预计完成目标的时候,每个部分需要花多少时间。否则要么就容易出现,要素分解对了,流程对了,标准对了,但是时间没对,依然没法做好一件事。

三、实践落地:搭建自己的个人运营体系

首先是过往你无论做好做坏,你都会经历很多事情,那么你要做的就是先完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 立即打赏

来源【首席运营官】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相关推荐

二维码
评论